小而美 美而精:三个维度看五指山大叶茶产业的发展之路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小而美 美而精:三个维度看五指山大叶茶产业的发展之路

在社交网络上,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什巾岭生态茶园等大叶茶种植基地是不少旅游达人推荐的五指山旅游打卡景点,茶叶主题旅游已成为五指山旅游的重要卖点。与此同时,水满乡也借助这些热门茶园举办采茶制茶体验、黎苗民俗展示、早春旅游节等活动,推动当地的茶旅融合发展,让更多游客感受到五指山的美妙风光与大叶茶的独特风味,同时拓展“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这一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是海南省重点培育的区域公用品牌之一,覆盖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等整个五指山脉地区的大叶茶产业。

对五指山而言,茶旅融合是一个产业突破口,也是一个产业平台,盘活茶叶产业和旅游,则全盘皆活。当大叶茶成为五指山金名片,当地可以趁势将这一优势转换为地方品牌优势,将五指山的其他特色农产品销售出去。如今,大叶茶正成为五指山着力发展的重点产业,在设定 “普查、纯种、扩种、增量”四大目标的基础上,拓展茶旅融合的发展空间,放大产业价值。

要想真正了解五指山的茶旅融合路径,我们可以聚焦五指山大叶茶核心产区水满乡的一名村民、一个生态茶园、一个村庄,从这三个相对微观的维度出发,来了解其背后的运营思路和方法,看五指山如何通过茶旅融合实现两山转换,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这一目标。

01

钟斐秋:产能是“甜蜜的烦恼”

“我今年1月中旬就做了第一批早春茶,家里只有10亩地,一共只做了20斤茶叶,现在已经卖完了。”在五指山市水满乡新村,脱贫户钟斐秋说,“现在有客人来,都只能请他们喝没法做成商品的碎茶叶。”

在水满乡新村、毛纳村采访时,记者经常听到村民的“凡尔赛”发言:“去年的茶叶11月就卖完了”“上星期做的第一批早春茶都不够卖”。

通过微信等渠道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回头客客群后,每斤500—800元的大叶茶已经成为水满乡村民的“致富叶”,产能不足,是他们“甜蜜的烦恼”,也是制约五指山地区大叶茶产业发展壮大的困境之一。

水满乡茶叶产能不足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种植面积有限;二是不少村民采用传统手工工艺,茶叶加工能力有限。

海南全省大叶茶种植面积1.99万亩,占茶叶种植总面积的56.7%。除了海垦茶叶生态科技园(年产能1000吨)和白沙集团公司薄沙茶厂(年产能120吨)外,多为小工厂和小作坊,水满乡也不例外,村民的茶叶作坊规模都不大,年茶叶产量都在几百斤左右,有的甚至只有几十斤。

如何破局?水满乡采取的是走“小而美,美而精”的产业发展之路。通过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路,提升茶叶的附加值,同时以茶叶产业和旅游产业为平台,将五指山的其他农产品附着到这个平台上,整体提升水满乡的产业价值。在钟斐秋家的客厅里,展示销售的不仅有大叶茶,还有当地的山兰米、五脚猪等特产。

在水满乡,钟斐秋正是靠大叶茶发家致富的典型代表。

脱贫户钟斐秋如今已是新村的致富带头人之一,图为她在什巾岭生态茶园采茶。

“小时候家里很穷,住的是铁皮房,最幸福的时刻,是爸妈的鞋子坏掉后,我们拿着胶鞋底去换冰棍吃。”在钟斐秋的记忆中,她的童年生活一直很困顿。2014年,已经结婚的钟斐秋依然和丈夫住在山坡上的铁皮房里,用水也不方便,需要到山脚下挑水,她家也因此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那时候心里很心酸,很不舒服,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种挫败感。”钟斐秋说,“小时候经常和父母一起制茶,大概知道怎么制作大叶茶,后来就想,是不是可以把茶叶当作一个发展的突破口。”

自家制作的茶叶和高端商品茶之间的差距非常大。钟斐秋开始制茶时,就碰到了许多难题,比如在炒茶时,由于柴火的烟味很容易被茶青所吸收,导致茶叶带有烟熏味。对刚入行的钟斐秋而言,这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

当时,钟斐秋认识了一名福建来村里制茶的师傅,于是向对方虚心请教,解决办法就是将柴火和炒茶设备之间进行物理隔离,把柴火灶建在室外,就可以避免烟熏味。在频繁请教过程中,钟斐秋的诚恳和认真打动了师傅,此后的半年时间,她每天白天去采茶,晚上回家制茶,然后再拿去请师傅品鉴。

说起那段奋斗的日子,钟斐秋依然很怀念,“半年后,我把成品拿给师傅看,他说,你这品质并不比我们差,可以销售了,我才开始对外销售。”

钟斐秋身上的质朴、坚持与善良,不仅打动了外来的制茶师傅,也打动了她的顾客,不少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客户都对她赞不绝口。

2023年9月,钟斐秋到北京参加“第二届央企消费帮扶兴农周”活动,在五指山旅游时购买过她家茶叶的几名大姐带着她逛天安门广场、吃北京烤鸭。“我的很多顾客原本就是朋友,互相介绍之后都成了我的客户。”钟斐秋说,“很多人来五指山的时候,想找当地人带着去转一转,我经常会充当他们的导游,介绍新村的特产,也介绍这里的乡村振兴及产业情况。”

中海油派驻新村的第一书记陈亮非常感慨:“斐秋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她的热情和质朴,所以顾客都很喜欢她,尤其有几名大姐,一直是她的回头客。我前几次过来,每次都看到她在地板上打包发货,都是给回头客发货。”

如今,钟斐秋不仅仅自己靠着大叶茶致富,她还在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大叶茶产业:“我原来就是贫困户,得到过政府的支持、村里其他人的支持、很多顾客的支持。现在有能力了,也希望可以帮助村里人一起赚钱。”

2023年,钟斐秋和村里的10户脱贫户合作,从他们手上收取茶青制作红茶,年底依据收益情况分红:“多的分了4000多元,少一点的有1000元左右,也有分几百元的,一共应该分了几万元吧。去年刚开始,规模小,今年规模应该会更大一些。”钟斐秋说。

钟斐秋的茶叶以浓浓的甜感著称,非常有辨识度,回购率很高,这也导致她的茶叶供不应求。“根据我的观察,她现在的销量潜力非常大。接下来,我们会支持她扩产,带动更多村民增收。”陈亮说。

如今,钟斐秋开始尝试直播带货:“不说带动整个乡,至少要带动我们村的茶叶产业发展,让大家有更高的收入。”

“最美的风景是人”。在水满乡,一个个钟斐秋这样的农户,正是许多顾客流连忘返、一再回购的动力。走在水满乡,总能听到村民热情的招呼,“喝口茶”“歇会再走”,随处都能够感受到五指山人的热情。

在指纹茶园,当地村民王燕玲热情招呼大家到凉亭喝茶,并和大家开玩笑:“大家应该叫我王书记,我要竞选村党支部书记,现在叫我书记也是可以的。”在毛纳村村民王菊茹家,可以看到她已经把家里的二层露台改成了洽谈区,水满乡常务副乡长李杰介绍:“她很努力在学习,今天放一个盆栽,明天在墙上挂一个蓑衣,这里越来越像一个商业洽谈区。”在毛纳村做黎药生意的王玉珍,也特意做了一个近3米长的功夫茶茶台,热情招揽游客过来品茶聊天。

质朴、积极、爱学习,水满乡的村民们正在用自己的活力与热情,塑造茶旅融合的温情底色。

02

什巾岭:一个大叶茶基地的规范展示

“这些黄胆木碎屑,我要捡几块回去,可以在直播的时候介绍下我们这里的特产。”

“这是树干上的寄生石斛,槟榔树的树冠能集雨,所以树干湿度大,适合石斛寄生。”

“现在是早春茶,茶叶可以直接嚼,很清香,不会苦。夏茶和秋茶会苦一点。”

“这些管子应该是村里准备建自动喷灌系统的备料。”

…………

新村什巾岭生态茶园依山而建,沿着台阶依山而上,入眼处都是翠绿的茶树。拾级而上的同时,陈亮介绍着眼前的一草一木。

什巾岭生态茶园是水满乡的茶旅融合试点,注重科学管护的同时,也打造“我在水满有亩茶”一类的营销活动。

对外地游客尤其北方游客而言,这个茶园是个“宝藏”,到处都有值得探索和欣赏的美景与物产。行走在什巾岭生态茶园里,时不时能遇到问询的游客:“再往上走还有茶园吗?”“翻过山还有茶园没有?”“到哪里可以买到这里的茶叶?”

如今,这里已经是五指山的重要景区,也是水满乡茶旅融合的重要试点之一。在网上搜寻五指山旅游攻略,这处生态茶园也是游客们推荐的重点打卡景区之一。

什巾岭生态茶园种植面积96亩,是一个有机生态茶园,因此,在种植过程中,施用的是有机肥,禁止使用农药。

“五指山这里原本就有很多野生大叶茶茶树,大叶茶茶树和长江流域的茶树不一样,它是乔木,树长得高,叶子厚、大,制成的茶叶风味也比较独特。”陈亮介绍。

在水满乡,村民一向有种茶、炒茶的传统,但以前茶叶的产值较低,不少大叶茶茶树被砍伐,以腾出土地种植其他经济作物。近年来,政府开始推动大叶茶产业发展,引导村民和企业种植大叶茶。“我们村就正在打造大叶茶产业。”陈亮说。

大叶茶历史悠久,但过去一直存在良种化程度低,高产、优质、生态茶园建设及有机茶、标准茶园推广相对滞后的问题。近年来,海南省对海南大叶种野生茶树资源普查和茶树样品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后发现,海南大叶茶是独立于全球其他地区大叶种茶和小叶种茶的类型,拟将海南大叶茶确定为新茶种。为推动大叶茶良种建设,海南建设了1个省级茶树种质资源圃,并在五指山建立了一个大叶茶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国内外各类茶树种质资源727份。

什巾岭生态茶园是海南省推动大叶茶高产、优质、生态茶园建设及有机茶、标准茶园的试点之一。

“我们这里有三种捕虫设备。这个设备采取‘色诱’方式,通过红黄相间的艳丽颜色来吸引害虫并粘住他们。另外一种捕虫设备采用的是生物药剂,通过释放化学信息素来吸引昆虫。当然,最常见的就是紫外线杀虫灯。”陈亮说。

除了规范用药、施肥,该茶园也非常重视技术研究。2023年,中海油、海南大学和海南省科协共同成立了五指山市首家省级科技小院——五指山大叶茶科技小院,这个生态茶园正是科技小院的试验地。

“前面那一块用红线围起来的茶树,是五指山大叶茶科技小院驻点学生的试验地,他们采用六种不同的施肥方式,来测试施肥方式对茶叶的影响。”陈亮介绍,在这个试验地,驻点师生通过开展田间应用型试验,筛选出最生态、最具性价比的施肥方案,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难题。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小院将作为头雁引领,吸引各界企业支持五指山大叶茶产业发展,并促进专家对茶叶生产环节和茶叶品质问题的研究和攻关。”

科技小院入驻之后,什巾岭生态茶园也告别了过去靠天吃饭的历史,未来将形成更规范的种植标准和质量标准。在推动有机茶园认定的同时,推动水肥一体化建设和茶园生物多样性改造、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和茶园品种更换,优化老茶园的品种结构等。

在技术规范与科研探索之外,什巾岭生态茶园也探索新的营销手段,以旅游公司运营的方式,推动茶旅融合,助力农户增收。

“我们这里的茶园都属于农户所有,中海油和乡政府提供技术和营销支持。”陈亮介绍。在什巾岭的96亩茶园中,有40亩是由乡政府和中海油一起投资打造的茶旅融合试点,既能从事茶叶种植,又方便游客旅游参观,共涉及20户茶农,其中脱贫户15户。

为了解决农户缺乏运营能力的问题,新村成立雅拉咪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推出茶树认养项目——“我在水满有亩茶”。认领者缴纳8000元就可以认领一亩茶园,每年获得10斤红茶以及两人一天免费食宿服务。认领期间,认领者随时可以到茶园来参与采茶和制茶。该项目的收益由企业扣除部分管理费用后,剩余部分交给农户,在这个认领模式中,农民负责茶树养护、采茶与制茶等工作。

在水满乡的农家院,到处都能看到功夫茶茶台,有趣的是,五指山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以前并没有喝功夫茶的习惯。“以前大家都是拿大壶泡茶的,功夫茶是政府培训的结果,现在村里不少村民都有茶艺师资格。”陈亮说。村里随处可见的茶台,如今也成为当地推广大叶茶的重要媒介,塑造了一个颇具沉浸特色的茶文化空间,让游客感受到独特的文化氛围。

科技小院、公司化运作、茶艺培训,这些规范手段正带领新村村民提升种茶和制茶技艺,促进大叶茶产业的提质升级,让这个小茶园真正走出“小而美,美而精”的产业发展之路。

03

毛纳村:以品牌推动茶旅融合持续发展

“收入不是太稳定,游客多就高一些,但平均下来,每天200元左右的收入还是有的。”在毛纳村的一处茶叶销售摊位前,村民王家冲说。王家冲并不是毛纳村村民,而是来自附近的方好村,利用毛纳村表哥家的小院子,他开始销售自己制作的大叶红茶。

“这是我自己注册的商标,是我自己的品牌。”王家冲指着自己的包装袋,一再强调这是自己的品牌,质量可靠,他说,“茶叶都是自己家种的,自己加工。我家的茶叶都用有机肥,不打农药,虽然产量低,但质量非常高。”

这么多茶农都在制茶卖茶,竞争是不是非常激烈?

“我们以前主要卖茶青,收益比较低,现在制茶的村民虽然比以前多,但收入却更高。”毛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有寿介绍,“以前村民制作的茶叶很难卖出去,那时候没有食品安全标准,也没有品牌意识,游客不敢买。”

在毛纳村,随便找一个小摊儿,随便拿起一包茶叶,都能看到农户标注的商标、品牌、电话和家庭住址,既方便游客回购,也方便对商户进行监督。毛纳村如今正在重点打造“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这一公用品牌,形成茶叶为主,林下养殖、槟榔益智为辅的农业产业体系。要保持品牌竞争力,就必须保证产品质量,诚信经营。为此,“市场监督所每个月都会过来检查两三次,检查食品质量,也检查价格,如果不符合要求,就不让继续卖。”王有寿说。

由于强调个人品牌,不少村民都开始拓展自己的顾客群。“微信销售现在占比也比较大,很多都是回头客,这个月微信下单也有几千元。”王家冲说。为了满足顾客需求,他开发出一两装、三两装等各种包装规格。

毛纳村农户有销售茶青的传统,2023年,毛纳村全村茶叶种植面积约2300亩,茶青收入270万元,每年茶叶能为每户农户平均带来近2万元的收入。如今,随着和茹茶坊等明星工坊的出现,不少村民开始自己制作茶叶,以获取更高的收入。

为帮助农户学习制茶工艺,毛纳村采取“村委会+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农户提供全流程培训,覆盖种植、采摘、制作和茶艺等流程,并先后建成9家茶厂、茶坊,成立3家茶叶合作社,进一步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强化示范带动作用。

在毛纳村,茶叶产业并不集中在大企业,他们正慢慢分散到一个个农户的小品牌中。这些农户品牌的价值,则来自毛纳村这一更大品牌的赋能。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毛纳村调研考察,作出“把茶叶经营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等重要指示,此后,毛纳村大力发展茶产业,围绕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力,茶旅融合走上快车道,毛纳村这个旅游品牌也“一炮打响”。

为了推动茶旅融合,毛纳村精心设计“跟随总书记足迹,发现五指山之美”旅游线路,原汁原味保留总书记考察毛纳村时走访的和茹茶坊、硕果亭、共同广场等场所。

当水满乡、毛纳村成为一个大品牌时,其中的农户就有了打造自己小品牌的机会,有了致富的机会,而这也正是五指山大叶茶产业“小而美,美而精”的精髓所在,经营主体是农民,收益留在农村。

走进毛纳村,就像走进一个茶旅融合博物馆,随处可见销售茶叶的小摊和制茶工坊。即使是工作日,村里的游客依然不少,在茶叶工坊、农家乐之外,游客可以游玩的地方还有很多,他们成群结队地观看水车、在长廊漫步、排队买甘蔗汁……

茶旅融合,融合的不只是大叶茶产业和旅游产业,而是整个毛纳村、水满乡的产业。茶旅融合已经成为一个平台,正把当地的其他产业融入其中。傍晚时分,农家乐饭菜飘香,烤甘蔗的味道弥漫村中,不少游客因茶叶而来,因茶叶而记住毛纳村和水满乡,但在这里,他们发现了一个更丰富的世界,更多的土特产进入他们的视野,茶旅融合是起点,但远不是终点。

近年来,毛纳村成立了村级企业,引进中青旅,共同编制以毛纳村为重点的水满乡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谋划毛纳村茶旅融合发展的新方向。

“我们2023年成立了村办旅游公司,9月份开始运营,两个月就收入20万元,主要来自茶旅融合的收入,比如茶叶销售和农家乐等。”对于村集体每月10万元左右的收益,王有寿非常高兴。

随着茶旅融合发展,毛纳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359元增加到2022年的17681元,2023年更是超过2.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13年的0元增加到2023年的100万元。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第05期,海南五指山宣传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